第358章:国君偏爱阴氏啊!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荣誉与忠诚字数:4012更新时间:25/08/08 17:44:53
      解氏有什么泼天大功劳吗?

      哪怕解朔自己都没脸硬要说有。

      那么,解氏获得卿位就是得到的最大奖赏,没有获得封地就显得自然而然了。

      因为能获得卿位已经算是酬谢了解氏,国君拒绝起来也是理直气壮。

      其中的另外一些根由,懂的自然懂,懂了装不懂也无所谓。

      解朔寻求解氏壮大合情但不合理。

      看的是他有没有什么手段,能使解氏得到壮大。

      一般来说,晋国得到卿位的家族远比其余非卿位家族更容易得到壮大。

      没其它什么虚的。

      卿位家族有足够的权柄以及名份,再来就是属于顶级军事贵族的话语权了。

      简单的说,成为卿位家族的一员,天然上就有统兵的权利。

      将权利给抓在手中,获得了指挥权也等于拥有了对战利品的分配操作性质。

      每一次多侵占一些,积少成多也比别人获得更多。

      是吧?

      这个就是卿位家族的另一种优势。

      那么就能够解释,为什么一旦成为晋国的卿位家族,壮大的速度远比非卿位家族更快了。

      典型的例子就是智氏。

      他们从荀氏出来也就是中等贵族的规模。

      智罃出任“卿”还参与“邲之战”大败亏输了一波。

      后面,他因为是个“卿”的关系,花了十来年的时间不但将损失补回来,也大大壮大了智氏。

      地盘的分配初步结束。

      国君又展开了新的话题。

      他提到的话题非常高端。

      晋国该怎么来重新获取霸业?

      提到重新取得霸业,老牌的“卿”心里多少是有些不舒服的。

      这是国君否定目前的晋国霸主地位,也是在埋怨上一套领导班子不给力啊!

      实际上,晋厉公的这一朝并不是一无是处。

      上一次在“鄢陵”打赢楚国,能说不是一次伟大的成就吗?

      只是,晋厉公这一朝的正局最为不稳也是事实。

      老牌的“卿”被国君不带脏字,骂得没什么脾气。

      当然了,看业绩的话,晋厉公说什么都跟晋景公比不了的。

      光是晋景公一朝攻灭赤狄(翟国),又南征获取汜(sì)水周边,为晋国扩土数千里,所得的实际好处,真的是太大了!

      晋景公最大的污点是“邲之战”的战败,直接让楚军饮马大河,一致让列国觉得遭到奇耻大辱,认为晋国失去了霸权。

      不看名声看实际得到的好处,就能知道姬獳为什么能够得到“景”这个谥号了。

      国君并不是单纯为了指桑骂槐,让自己好好地爽一把。

      他就是请众“卿”不要再搞什么幺蛾子,好好为晋国恢复霸业而奋斗。

      众“卿”就安安静静地看着国君装逼。

      对于他们来说,消化新得到的地盘才是正经事。

      谁闲着这个时候再去搞什么内乱啊?

      晋国在未来的数年会是一种大团结的局面,发生倾轧也要等哪一家率先消化战利品。

      看谁先干出“守着碗里的,盯着碗外的”,才会再次爆发新的冲突。

      装。

      继续装。

      也就是俺们现在心情好。

      再来就是,之前才刚发生弑君,俺不乐意在风尖浪口怼国君。

      要不,信不信掀桌子啊!

      国君其实也知道是个什么环境,才有选择性地爽了一把。

      君主的威信是怎么建立起来的?

      不就是一次又一次在群臣面前成功装逼嘛!

      分赃完毕。

      又满足了国君装逼的行为。

      几个“卿”先后告辞。

      国君需要等智罃写好文书送过来,再由他来进行必要的“认证”手续,会议上的任命才会下发。

      他现在能用的人手几乎没有。

      算得上是近臣的人选,有一块从“单”地过来的原叔,再来就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杨干,往下就是一帮公族了。

      原叔就是单公姬朝的二儿子。

      国君现在能大用特用的只有原叔。

      想任用一母同袍亲兄弟杨干和一帮公族,需要找到合适的机会。

      关于任命?

      国君就是让原叔亲手送到那些人的手中。

      得到任命的人该是怎么样的欢喜雀跃,国君需要等他们来谢恩才能看到了。

      “下军将可需回封邑?”国君忙完,才问了吕武这么一句。

      其实,吕武不用无时无刻守在国君边上,大可以回去自己的那个“殿”办公或摸鱼。

      国君对吕武一直在身旁,感到了很强的安全感。

      他却也明白一点,知道吕武恐怕是迫不及待想要回自家封地处理相关事宜的。

      而吕武满脑子郁闷要怎么管理“原”地和“温”地。

      那是两块飞地。

      阴氏不像另外那些家族,吕武没有什么兄弟,更没有叔伯亲戚,是一棵独苗。

      他的那些儿子才多大?

      最大的吕阳也才七岁,无法实际帮忙管理封地。

      飞地啊?

      他最好的选择是让某个儿子过去当招牌,封地的实际管理交给家臣。

      哪些家臣合适呢?

      关于这个,他需要好好地思量一番。

      怕不怕封地被家臣管着管着不属于老吕家?

      以上的忧虑在当前的时代是不需要产生的。

      一切只因为社会环境不允许。

      归属权方面不需要担心。

      封地的产出就需要悠着点了。

      损公肥私是人的天性,任何时代都是存在的。

      “温”地在周王室边上,距离“单”地非常近,其余三面被范氏和智氏包起来。

      “原”地则是在少水下游,与韩氏、范氏和智氏都有接壤。

      当然,以上都是以前的老黄历了。

      晋国刚刚经过一次重新的洗牌,几家欢喜几家愁之下,很多土地的主人都出现变化。

      各家增加了哪些新邻居,需要等最终的尘埃落定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除了封地的事情需要死脑细胞来进行思考之外,与魏氏的关系也不得不进行深思。

      之前,魏氏为了获取卿位可以放弃很多东西。

      现在,魏氏已经将卿位拿到手了。

      曾经为了卿位可以放弃,拿到卿位会不会想着反攻清算?

      阴氏在冶炼方面超过了魏氏,更是将魏氏的军事器械市场几乎全部瓦解。

      这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冲突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没有天真到以为救了魏琦一命,魏氏就理所当然地欠着阴氏,可以让魏氏对自家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而无动于衷。

      魏氏拿到销售权?

      也要看看有多少家乐意去向魏氏采购。

      向魏氏购买?

      能直接找生产商,谁乐意被二道贩子多剥削一层啊!

      所以,不要看之前阴氏和魏氏好得像是能穿同一条裤子,双方的实际矛盾其实大到破天!

      这一次,魏氏尽管只是看着河西之地没有参与平叛,还是获得了一些新的封地。

      只不过,国内的“旧”土没魏氏的份。

      他们得到的是河西之地那边原属于栾氏和郤氏的封地。

      事实上,魏氏看顾河西之地就算是功劳。

      没人能够否认这一点。

      戍边不是功劳?

      谁都不会答应的!

      国君看到吕武还在怔怔出神,重复问了一遍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转头看向国君,回忆了一下才回过神来,迟疑问道:“臣可回封地?”

      你确定?

      不需要俺的保护啦?

      关于国君分配飞地这一点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怪不到国君头上。

      仅看地盘都是哪一块,他甚至要对国君感恩戴德。

      一切只因为“原”地和“温”地的农耕环境十分优异,并且还基本上开发完善。

      所以,不能因为“原”地和“温”地不跟“阴”地、“吕”地、“霍”接壤,就觉得国君是在玩弄什么手段。

      相反,不知道有多少人嫉妒吕武能够拿到“原”地和“温”地,认为国君是在特别照顾阴氏。

      正是出于这一点,尽管吕武非常想回去“阴”地,甚至想去“原”地和“温”地实际看一看。

      他却不能马上欢喜地告辞,要表现出对国君的看护。

      “无妨。”国君笑了笑,继续说道:“尚有一‘旅’阴氏之士。”

      人可以走啊。

      兵留下!

      吕武迟疑了一下下,说道:“如此,一‘旅’之权交付君上。”

      不是要送士兵。

      只是将暂时的指挥权交出去。

      他顿了顿,又想了想,说道:“君上可募‘士’,臣赠重甲百套,常‘甲’尽可供也。”

      没安全感是吧?

      招募自己的士兵呗。

      装备啥的,俺包了!

      够不够意思?

      感不感动?

      国君苦笑出声。

      他就是不好意思明说,兜里没钱,怎么招募士兵啊!

      至于说让吕武送士兵什么的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真的敢送,国君未必敢要。

      一来是,不出于自己的手来调教信不过。

      再来还有,没有这样的例子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其实是鼓励国君去盘削公族。

      能不能领会。

      有些话不能说得太清楚。

      其他人麾下的公族怎么样,吕武不清楚。

      他只知道自己很“公正”,导致麾下效力的贵族都肥了一波,其中就包括那些公族。

      智罃和士匄已经提醒过,压制公族是晋国贵族的老传统,以前吕武不知道就算了,以后绝对不能再让公族得利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当然是虚心受教啦。

      这一次,他暗示国君能找公族帮忙,一方面是想看一看公族对国君的态度,再来就是真的好心建议。

      无论公族是不是跟国君一条心,都会让国君以及其余贵族看清楚公族是个什么货色。

      要是公族尽心尽力?

      国君就该知道能够倚重。

      其余贵族对公族的打压,则会变得更加猛烈。

      如果公族不响应号召?

      国君也就知道不能倚重公族。

      其余贵族对公族的打压依就不会停。

      反正无论怎么样,吕武都不会亏。

      国君看着吕武离去的背影,想道:“寻公族求‘士’吗?或许是个好主意。”

      他的的确确是想要看一看公族会怎么对待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