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0章:晋国离不开俺了啊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荣誉与忠诚字数:3834更新时间:25/08/08 17:44:53
      智罃没给出什么准信。

      要不要修座城什么的?

      不能只是国君提一嘴就定下来。

      哪怕是真的要筑城,在哪里筑,又是筑成什么规格,资源和人力该谁来出,有太多值得唠嗑的地方了。

      甚至,筑城不一定选在魏氏的封地,能够从秦国那边抢土地,再来干筑城的事情。

      智罃先行离开。

      随后,韩厥、中行偃、士匄先后离去。

      留下了吕武、士鲂和魏琦。

      他们还需要向国君汇报攻齐的一些详细事项。

      比如,吕武跟齐国那边修订的停战协议。

      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,又或是增加什么新条件?

      国君有权提出修改和补充。

      “阴卿未与解卿相遇?”国君还在纳闷撤军速度有点快,也没有见到齐国的太子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没说有没有遇上解朔,只是详细地向国君汇报“晋齐停战协议”的条款。

      齐国的邦交由阴氏来进行负责已经成为一件事实。

      经过这一次率军伐齐,又主持与齐国的停战协议,吕武只是将那件事实用武力的方式再行确定下来。

      以后齐国对晋国有什么诉求,包括在联盟里面的责任和义务,绕不开吕武这么一个负责人了。

      同时,齐国每年上缴保护费,不能少了吕武该得的那一份。

      晋国为什么要争霸?

      成为霸主倍有面子只是一方面。

      每年能从各个诸侯国那里获得保护费才是正经事。

      现在没得统计GDP。

      不过,晋国那一帮小弟每年交上来的保护费,能够抵得上晋国一年GDP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。

      要不晋国哪来的财力物力每年用兵?

      为了排面拼死拼活去争当老大会是脑子有病。

      收取保护费之外,还能召唤小弟率军随同出征,才值得去争取。

      只是吧?

      一帮小弟的军队真不被晋国看在眼里,带上纯粹就是面子问题,再来就是能够壮大声势。

      谁没个虚荣心?

      有一帮小弟在边上喊“666”,就问爽不爽。

      “鲁国攻齐,丧师不得归???”国君表情很迷。

      这样的表情和心态在其他很多国家的君臣身上出现过。

      卧槽!(一种体位)

      齐国的三个“军”完蛋,国内也是人心惶惶。

      鲁国一个“军”打不过齐国一帮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,全“军”被逼降,主将也被俘虏了?

      话说,鲁国真是特么出人才呀!

      “阴卿带归齐国两‘军’实乃深谋远虑。”国君由衷地进行赞叹。

      鲁国才几个“军”啊。

      按照周王室制度,鲁国也能有三个“军”。

      关键问题在于,齐国只有三个“军”是编制不足够,鲁国却连三个“军”都难以满编。

      一下子没了一个“军”的鲁国,几乎能用伤筋动骨来看待。

      要是吕武不带走齐国的两个“军”,信不信齐国能一边打莱国,另一边对鲁国开战?

      齐国两个“军”被带走,等于编制存在却不能用。

      国内就算还有再多的军队,齐国没有两个“军”的编制,用兵只能动用一个“军”的编制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说道:“臣归师途中,听闻齐大夫晏弱出使莱国,又闻齐姜病故。”

      那个“齐姜”是谁?

      其实就是齐君吕环的父亲,也就是上一任齐国国君吕无野的夫人之一。

      这年头,“姜”其实就是小宝贝的意思。

      用“齐姜”这个称呼,只说明那一位齐国先君的夫人很得宠也很漂亮。

      听说过“孟姜女”吗?

      她的名字其实不叫“孟姜女”,称呼应该拆开来进行解读,“孟”指的是家族的长子,“姜”是小宝贝。

      所以,总的意思是:某个家族长子的小宝贝。

      当然了,“孟姜女”是《左传》里面一个故事的角色。

      而《左传》这么一本书,里面的故事很是一言难尽。

      比如,卧冰求鲤这么一则故事。

      为什么想用体温将冰化开?

      直接砸呀!

      《左传》里面的故事需要“意会”,也就是领悟其中的道理,不能用逻辑去进行思考。

      这样才能理解“孟姜女”为什么能哭倒长城。

      故事的核心不是讲“孟姜女”能哭倒长城,只是用这么一则故事来斥责秦国的残暴。

      齐国先君吕无野喜爱的一个小宝贝病死了?

      这个关莱国什么事。

      为什么两件事情要连起来提?

      国君要是没听说齐国大夫晏弱出使莱国,会纳闷为什么要特别提到那个“小宝贝”死了的事。

      莱国是一个东夷体系的国家,臣服周王室之后得到了“子爵”的爵位。

      了不了解莱国对于晋国来说不重要,只要听说过关于莱国出美女的传闻就行了。(中原另一个出美女的是卫国)

      别看国君年纪轻轻,有在周王室地盘生活的经历,学习时没少往周王室的图书馆跑,是一个广闻博见的人。

      “齐君求莱姜?”国君想到自己还是单身的事实。

      他也是够能联想的。

      齐君吕环那位父亲存世的小宝贝死掉,会让齐君吕环生出向莱国讨要美女的心思?

      而这正是吕武接下来要提的事情。

      他说道:“鲁不敌齐,臣唯有谋莱国之土。”

      国君愕然。

      鲁国当然打不过齐国。

      以前打不过。

      以后也打不过。

      幸亏国君的联想力不错,马上就猜到吕武的用意,一脸赞叹地说:“阴卿谋国,寡人喜也!”

      他没忘记士鲂和魏琦,又说道:“彘卿、栎阳卿,亦是寡人肱骨也!”

      好八面玲珑哦。

      就是,吕武差点笑场。

      彘就是猪嘛。

      所以,士鲂要是用“彘”来作为前缀,就是猪鲂。

      也就吕武心思多。

      现在前缀千奇百怪的人多得是,“彘”算是最为正常的一个,不少是以人的某个部位来取名,甚至有取名叫“臀”……也就是屁股的人。

      叫屁股也就算了,还给加上颜色,叫黑臀!

      以为叫屁股就是极限了吗?

      并不!

      某一国之君的名字是一种不妙描述的人体器官。

      每一个时期都有当时对文字的定义。

      比如说“翔”这个字吧。

      “翔”明明是一个寓意非常不错的字,硬生生被弄得等同于秽物。(话说,为什么会这样?)

      所以说,公元前572年的现在,取某些名字可能是好的寓意,到了二十一世纪,文字的理解可能会变得千奇百怪。

      国君看向魏琦,问道:“栎阳卿可会知鲁执政?”

      魏琦摇头,说道:“未有此念。”

      这个也是吕武感到郁闷的地方。

      鲁国的邦交是由魏氏负责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对鲁国有什么谋划的地方,无法绕过魏氏去进行。

      他不是没有跟魏琦提过。

      魏琦认定鲁国轻视魏氏,需要好好地操作一波。

      这么一搞,哪怕齐国对莱国开战,鲁国有什么也是鲁国自己的事情,跟魏氏没有关系,却跟阴氏能扯得上关系。

      不是在玩什么绕口令。

      直白说就是,不管吕武要搞什么,能不能成只看天意了。

      即便是国君想要干涉?

      国君必须先从国家层面进行思量,再以个人的出发点思考,衡量出个仔仔细细,再来决定要不要插一手。

      另一个能干涉的是元戎。

      甚至可以说,元戎的干涉远要比国君更有力度。

      国君有名份,能无条件服从的武力却是比较缺。

      元戎则不一样。

      元戎一样名份,背后还有足够的武力作为依仗,有这么一种“双持”为前提,说话的份量肯定更足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却不打算干涉国君和元戎将做出什么安排。

      说到底,吕武那么布置是从国家层面为出发点。

      发生齐国将鲁国摁在地上锤的事情,对晋国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影响,对阴氏则可能得到一批红利。

      毕竟,负责对齐国展开邦交的是阴氏。

      齐国要是得到好处,敢不分阴氏一份?

      吕武:哼哼!

      如果国君真的聪明,以及元戎也能看顾国家利益,他们就应该对魏氏施压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才不管国君在思考什么,说道:“君上,臣辞‘阍卫’一职。”

      现在国君已经坐稳宝座了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重新担任“阍卫”的这一段时间,其实也就出动两个“旅”保卫宫城,本人则是有七八个月的时间出征在外。

      他保留“阍卫”这个职位能够跟国君显得更亲密一些,只是跟国君亲密有利有弊。

      说不定国君就等着“阍卫”的职位空缺,好安排其他人来接任呢。

      果然,国君略略迟疑一下下,答应了吕武请辞“阍卫”一职。

      他甚至像模像样地询问吕武,有没有人选能接任“阍卫”。

      关于这个?

      吕武该多傻才真的去推荐继任人选?

      他满脸疲惫地说道:“君上,臣请回‘阴’城。”

      国君再次愕然。

      能待在“新田”的话,谁还不乐意待在正治中心啊?

      很多贵族也就是在“新田”没个安身之所,要不真的太想待在“新田”找机会了。

      国君想了想,问道:“阴卿何时归来?”

      除非是发生什么大事,要不吕武根本就不想来“新田”,更想宅在自己的封地。

      吕武之前除了下军将之外还兼任“阍卫”和“司徒”。

      只是担任“下军将”没有其它兼职的话,只负责出征事宜为前提,待在哪里的影响都不大。

      轮到需要出征,喊一声就是了。

      身上还兼任“司徒”这个职位?

      吕武肯定不能一直待在自己的封地,要不国家的徭役、纳赋和公有耕地,就要陷入停摆状态了。

      国君笑呵呵地说:“阴卿明春归来,可否?”

      吕武想了想,点头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  用一个冬天来整顿家族内务,时间方面应该是够的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