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虽死无悔英灵聚(第二更)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农家一锅出字数:2373更新时间:25/08/11 19:02:12
      “小易,你之前与老夫说,用之为善是为善,用之为恶即为恶。为善之念,可利民乎?”

      躲过一次会出现人生政治污点危机的毕构想起来刚才的情况。

      李易点头:“只要律法完善、监管到位,生产方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损失,提高利润、降低成本、优化产业结构。”

      “就好比……”姚崇要听例子。

      “就好比今天冬天我种大棚,我不知道别人种什么,我提前预售,黄瓜吧。

      比去年冬天的价钱低一点,百姓给钱。

      我一看可以,我就大量种黄瓜,并且建新的大棚。”

      李易顺口给个例子,他这都不是先种了黄瓜再预售。

      “确实好。”姚崇颔首。

      “关键钱不可以给我,给了我钱,我没钱建大棚,必然挪用。

      下个大雪、刮个大风,大棚塌掉,别人拿不到黄瓜和钱。”

      李易摊手,预售就怕资金挪用。

      “说起来,冬天大风大雪,对种大棚的百姓确实是个坎儿,刚柔你有办法?”

      张九龄关心民生,百姓指望着大棚赚钱,大棚没了,日子咋过?

      “目前百姓受灾由官府出面帮忙,旱灾、涝灾,衙门召集人手。

      去年下雪和刮风,京兆府的羽林飞骑和十六卫加上二十个县的衙役,以及邻居搭手。

      我有另一套手段,不知该不该用,再等几年。”

      李易说着晃晃脑袋,忍住。

      “你说出来,别摇头。”苏颋抓心挠肝的。

      “财产风险保障,种大棚的人按照大棚面积,给我一部分钱,大风大雪把大棚压坏了,我补偿给他们钱,比他们给我的钱多。”

      李易把保险说出来。

      “没出事呢?”宋璟追问。

      “没出事钱我也不退,属于我的。”李易答。

      “岂不是大家一人出一点钱,谁遭了灾就把钱用来帮谁吗?”宋璟反应迅速、思维敏捷。

      李易朝他比划一个大拇指,厉害!

      “朝廷若非强制,确实不行。有的百姓认为自己的大棚不会出事儿,凭什么交钱?”宋璟知道难度。

      “是哈!”李易又比划一个大拇指。

      “但你行,你让京兆府及周遍种大棚的百姓拿这笔钱,他们愿意拿。”宋璟跟着强调一句。

      “嗯!我不干!”李易承认,正因为此,他才不想。

      百姓不受灾,会觉得钱都给了李东主,时间长了,难免生出别的心思。

      败坏人品、降低威望的事情,他才不去做呢。

      “我们回去,想想完上吃什么。”

      放下心事,李隆基先起身,看着女儿给别人揉脖子他烦。

      大家纷纷起身,一出门,毕构急匆匆的,他要找人算账!

      ……

      提前进入午后的河东道,天兵军中,张知运又一次从横野军赶过来。

      他站在张嘉贞身边,面前摆放着一个个小坛子,坛子封住口,依旧有浓郁的腐乳和臭豆腐气味在飘散。

      张嘉贞写信回去要的东西,本来只要腐乳,李易连臭豆腐一起给。

      帮助消化方面,臭豆腐比腐乳效果更好。

      另外还有很多辣酱、豆豉酱、海鲜干、医用酒精、绷带、纱布……

      “酒精可不能喝,留给兄弟们用,用光,瓶子给送回去。”

      张知运拿起个装酒精的玻璃瓶子,使劲吸吸气,吸一鼻子臭豆腐味儿。

      “是不是哪个装臭豆腐的坛子碎了?”张知运疑惑地继续吸气儿。

      “开一坛子,大家分分。”张嘉贞下巴扬扬,那里有个开口的小坛子。

      “这坛子算你们的,我该分多少还得分多少。李易不会算账,小坛子装东西,用大坛子省坛子。”

      张知运挑毛病,小坛子一个只能装二百块。

      “后面有大坛子,一坛子五千块,不方便往外夹,专门给的扁长竹夹子,可分装在小坛子中放到各队里。”

      张嘉贞在张知运到来前已经点过货,分给横野军四分之一,自己的天兵军留四分之一。

      其他的腐乳和臭豆腐用来和突厥那里的部落交换情报和东西,一点点给。

      “大坛子不好搬运。”张知运说出一句应该挨打的话。

      他拿起个竹筒方便粉丝,李家庄子冠名南曲比赛的那个。

      竹筒里面有鸡肉松、干葱花、干白菜、咸豆干,用线扎口的小油纸包的醋、酱油。

      这玩意儿用凉水能泡,只要确定水没问题,吃着就没问题。

      一个竹筒配十个纸包装的粉丝,竹筒属于器皿。

      “上面有字,铁血铸边关,百姓居长安。这个也有,披星戴月士不寐,怡然自得民酣然。字刻得有点丑。”

      张知运想笑,偏偏笑不出来。

      每个竹筒下面还有一行同样丑的刻字,关依恩六岁、蓝小度七岁……

      显然,竹筒上的字是小孩子们刻出来,有的字明显多了笔画。

      “刻五个李家庄子给一钱,一个月最多刻十个,刻的时候告诉孩子为谁而刻,因为什么。”

      张嘉贞说着递过去一封信,信上写了情况。

      张知运接过信,不急着看:“李易果然厉害,兄弟们知道后,哪个敢不拼命?”

      “不然也要拼命,只有战死的唐兵,没有跪下的降夫。

      咱们吃得好、穿得好、用得好、武器好,要么全军死绝,要么胜利。

      回去把你横野军的望远镜拿回来,李家庄子给了新的望远镜,更好用。”

      张嘉贞拿起个望远镜给对方。

      张知运举起来看:“更远、更清晰,李家庄子工匠千金难求。”

      “信中说新一代的母机制造出来,用母机制作的一代机,赶上原来的母机,工艺提高。”

      张嘉贞现在知道啥是母机,跟鸡没有任何关系。

      “子弹呢?我们需要子弹,兄弟们出去打猎练手,打敌人时才能快速消灭。”

      张知运四处踅摸,寻找纸壳弹。

      将士们训练,说是小孩子拿上枪也能打敌人,实际情况交战过程中,更准的话能够保命和杀敌。

      队伍中轮换着实弹射击,其他人继续练弓弩。

      弓弩的箭同样有损耗,前面总接触猎物和地,不够锋利,后面的羽毛会变形、脱落。

      军队中有工匠负责制造与维修,再管兵部要东西。

      现在制造的少了,多为修理,距离长安近,大量的物资送过来。

      以前张知运不敢开口要东西,朝廷也没钱,如今李家庄子负责后勤,那就练吧。